--- author: SouthFox title: 躺平? date: 2021-06-02 10:59:51 tags: 随笔 category: 随笔 --- 躺平这个词最近很是火热。 毫不意外,这个词也在各方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口水战,各家粉墨登场,上演一出好戏。可惜不出几年,我也要进这一场戏了,看戏的爽快感压制不住苦涩感,遗憾! 不过这一个月在重温《瓦尔登湖》和 庄子 ,倒是意外地符合这次事件,索性就把脑子里的浮云掠影写下来吧。至于对错(或许也没有对错),用时间来证明吧,对于这篇文章,我还是有信心能保存十年以上的。 ## 开躺 躺平最开始是由出身于百度贴吧的「中国人口吧」。ID为 好心的旅行家 在四月中旬发的一份贴子,大概四月二十几号我就在我经常逛的一个社区里看到了,没过几天就冲上了点赞榜前列。印象中这个贴子的截图我并没有细看,记得最深的就是每月才花两百、每天面加蔬菜,然后还要为了践行躺平哲学还得去锻炼,甚至去横店扮尸体,真实躺平了。评论里也都是些羡慕、感慨之词。 后来「躺平」一词冲击整个互联网,化为五月份的一道巨浪,成为和内卷一样在各大评论区烂刷的词语的过程,这开始我就没怎么关注到了,所以对于这部分,我也弄不出更深的见解了。 首先还是说说躺平这个词吧,拌着一份于四月末的 [采访](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444215) (后按:原文章已下线,有备份存于 [Web archive](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0314225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444215)): > 其实我说的「躺平」并不是说我就每天躺着,什么都不干。「躺平」是一种心态,就是觉得很多事情,不值得我为此付出那么多的心神和精力。 可以见得躺平并不是 [尼特族](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BC%E7%89%B9%E6%97%8F) 和 啃老族。他们是有区别的,[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躺平) 给的定义是: > **躺平**或**躺平主义**是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流行词语,指年轻人出于对国内压抑的工作文化的失望,与其跟随社会期望坚持奋斗,不如选择“躺平”的处事态度。该词源自[百度贴吧](https://zh.wikipedia.org/wiki/百度贴吧),随后[豆瓣](https://zh.wikipedia.org/wiki/豆瓣)上建立了躺平小组(已被删除)。躺平被视为是对抗社会“[内卷化](https://zh.wikipedia.org/wiki/内卷化)”的一种方式。其具体内涵包括“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及“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机器和被剥削的奴隶”。 所以如果要是躺平要是简单理解成混吃等死,那就是错的了。这种网络传播中的异化,不知道是望文生义多一点还是官媒地引导多一点呢?要是躺平这个词一开始就被解释成开源节流会如何呢?对我来说,这个词有点庄子齐物论中身如槁木的感觉…… ### 哲思 > 我可以像 [第欧根尼](https://zh.wikipedia.org/wiki/錫諾普的第歐根尼) 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 [赫拉克利特](https://zh.wikipedia.org/wiki/赫拉克利特) 住在山洞里思考 ‘[逻各斯](https://zh.wikipedia.org/wiki/逻各斯)’。 明显见得躺平哲学也不是什么新思想了,已是自古有之的老调重弹。 要是一开始人生的目的就是赚钱赚钱买大房子,然后在屋顶上晒太阳,何不一开始就去晒太阳? > 现代人,很多都已经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操控了。资本、科技,这些都在异化人类。我比较认同「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人本主义的思想,让人回归生活的本质,回到最基本的生存的状态。我可以怀疑一切,但不会去质疑「以人为本」的思想。马克思·韦伯也提出过「除魅」的概念嘛,就是要重新审视这些物质、技术之类的东西,去想想,我们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 这观念倒是在《瓦尔登湖》里也能找到差不多的描述: > 大部分人似乎从来没想过房子是什么,只是看到邻居有房子,便想着自己也必须有一座,于是落得终生穷困,而这是毫无必要的。这就好比有人已经穿着裁缝为他量身定做的皮衣,逐渐抛弃了棕榈叶做的草帽和土拨鼠做的皮帽,却还抱怨生活太过艰难,因为他没钱给自己买一顶皇冠! > > …… > > 我们总是想要学会如何得到更多东西,但有时候也应该学学如何满足更少的东西吧? --《瓦尔登湖》 这种自降「享受」的做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所以评论区里,感慨才是多数吧,毕竟没人能轻易模仿贴主的做法。 减少的物欲产生的欲望必定会转移,见访谈,贴主是转移到精神世界上去了(或许信奉这种信念的人都这样吧): > 我现在躺平了,有时间阅读,也有更多时间去学习和搜寻这些我感兴趣的知识。比如,我最近就在读孙隆基的《杀母的文化》,关于美国文化与美国人心理状态的社会学著作。 > > 这些年,全球集体右倾,年轻人都被意识形态裹挟得厉害。但我只是想去了解一下,另一个大国的人到底在思考些什么。我更关注他们「人」的状态。 读书是好事,那么不为钱财、学位所读,是好事吗?更何况在这躺平的情况下…… > 如果某本书能够解释我们的奇迹,并揭示新的奇迹,那么它可能就是为我们而存在的。 --《瓦尔登湖》 愿我能一直找到我所想要的书。 ### 萝卜钓竿 用我浅薄的经济学知识阐释,整个社会就是建立在发展上的,银行之所以贷款给人建面包店,就是因为看重了建起的店铺生产的面包能卖掉,钱才能赚到,社会就是建立在未来的发展上,可要是人们不买了呢?所以不免见到很多人确实急了,因为要是蛋糕变不大,那肯定就是一场场危机。 新华社转载了一份南方日报的文章,说道: > 无论如何,年轻人应该对未来抱有信心。尽管有人认为,年轻一代正在“低欲化”,并且影响整个社会慢慢进入低欲望状态。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学界认为,低欲望的本质原因是发展动力不足。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沛,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也就是说,在这片土地上,只要足够勤奋依然能自我实现、自我成就。 货币贬值叫通货膨胀,努力贬值叫内卷,欲望贬值呢?冲浪时读到一个有意思的言论,把萝卜钓竿放在驴子嘴前驴会努力,但是这个杆子有几百米长时,驴子自然欲望低下了。社会中的萝卜钓竿真在变长吗?我也并没有详细调查,没有实际发言权,所以只能检索点资料管中窥豹了。 1998修订版《新华词典》: >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比较:在中国买一套房子需要工作多久: [BV15v41157Ay](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v41157Ay) 说到底奋斗和躺平就是一体两面罢了,阴阳里都各有对方,奋斗极端叫奋斗逼,躺平极端叫躺尸…… > 他们知道我们知道, > > 我们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 > > 可是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 自躺? 庄子并不是所谓的消极避世,他的文章里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希望众生能够使用,在乱世中安身。梭罗也是,《瓦尔登湖》明说了是“一场生活的实验”,皆在扒开生活的外衣,弄清生活的本质……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一个人一天平均工资是一美元。梭罗在他的著作里也证明了,凭着二十五美元就能自己起一栋木屋,并享受近八个月的健康、闲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