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source/_posts/2022/05/我拿Emacs做什么暨Emacs随记(2).md b/source/_posts/2022/05/我拿Emacs做什么暨Emacs随记(2).md index 0c4d2c3..2614237 100644 --- a/source/_posts/2022/05/我拿Emacs做什么暨Emacs随记(2).md +++ b/source/_posts/2022/05/我拿Emacs做什么暨Emacs随记(2).md @@ -17,7 +17,7 @@ toc: true ## 卡片笔记 ### 卡片笔记法解决了什么? -在空白处写涂涂写写、划重点、摘抄、不断翻阅资料,但是最后感觉还是学废了,到头来还是什么也没学到,或者记了一大堆笔记但是却成了一个坟墓,每次到里面提取点东西简直痛不欲生…… +在空白处写涂涂写写、划重点、摘抄、不断翻阅资料,但是最后感觉还是学废了,到头来还是什么也没学到,或者记了一大堆笔记但是却成了一个坟墓,每次到里面想要提取点东西简直痛不欲生…… 因为不断的阅读书籍并没有对学习产生帮助,反而因为**曝光效应**而更有害(曝光效应:当我们熟悉某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对其越发喜欢,相信自己理解了,**但是熟悉不等同于理解**)。 @@ -34,10 +34,10 @@ toc: true #### 闪念笔记 闪念笔记可以……在任何地方开记,餐巾纸、手机、记事本等,只是写下几个关键字而已,并标上页数,结束完阅读后,再通过关键词思索当时的想法,之后通过页数方便返回对照材料。 -此举是为了增加想法的**必要难度**,边阅读、边听课、边看视频边记笔记实在太简单,就像在石头上写字一样,力度太浅,所以太容易模糊了……而通过记下关键词和页数,再回忆起当时所想记的,这样(大概)就提升了想法的**存储强度**。 +此举是为了增加想法的**必要难度**,边阅读、边听课、边看视频边记笔记实在太简单,就像在沙地上浅浅地写字一样,太容易模糊了……而通过记下关键词和页数,再回忆起当时所想记的,这样(大概)就提升了想法的**存储强度**。 #### 文献笔记 -文献笔记是用**自己的话**简洁写下阅读材料中的观点。 +文献笔记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话**简洁得写下阅读材料中的观点。 之所以强迫用自己的话转写,是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理解材料里的观点,一味摘抄是不行的…… @@ -55,7 +55,7 @@ toc: true 卡片笔记法并不复杂,实践起来只要选用一个专门对此进行优化过的软件就好了,`Notion`、`obsidian`、`org-roam` 等都可以,我选用的是基于 `Emacs` 的 `org-roam` 。 -过于复杂的工作流会马上消磨掉自己的耐心,而做事从来不能凭着虚无缥缈的「专注力」去完成,同时卡片笔记法所产生的笔记也让我觉得能在实实在在的做了某事,这样在对抗者「不确定性」这一大怪兽面前也能有底气几分。 +过于复杂的工作流会马上消磨掉自己的耐心,而做事从来不能凭着虚无缥缈的「专注力」去完成,同时卡片笔记法所产生的笔记也让我觉得能在实实在在的做了某事,这样在对抗「不确定性」这一大怪兽面前也能有底气几分。 卡片笔记法也不是什么银弹,不能指望换用软件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说卡片笔记法里重要的一点既是用自己的话去转写阅读材料的话语,没了解这一点,换软件后还把软件当成原文摘抄、文章剪辑之地,那么无非是又造了个坟墓,只不过是卡片式的。 @@ -66,7 +66,7 @@ toc: true 番茄工作法,即在做事时划分一段专门用来做**一件事**的时间,期间不允许做其他事,以期达到更好的做事效果。 ### 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走近一家餐馆,发现服务员游刃有余得在多个顾客间间穿梭并记下点单且上菜,吃罢饭后,蔡格尼特发现忘记取大衣并折返,还想称赞一下服务员的能力,但他惊讶的发现服务员竟然表示完全不记得他来过了!服务员表示干他这一行的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点单上面了…… +蔡格尼克走近一家餐馆,发现服务员游刃有余得在多个顾客间间穿梭并记下点单且上菜,吃罢饭后,蔡格尼特发现忘记取大衣并折返,还想顺道称赞一下服务员的能力,但她惊讶的发现服务员竟然表示完全不记得她来过了!服务员表示干这一行的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点单上面了…… 蔡格尼特对此事做了研究发现: @@ -110,14 +110,14 @@ toc: true ``` 其中 `org-roam-directory` 是放置笔记文件的路径,我把它设置到了 `Nextcloud` 的同步目录下,这样换台电脑也能快速查看笔记。 -而 `org-roam-capture-templates` 是配置笔记的模板,`main` 是对应的是 `永久笔记`,`reference` 对应的是 `文献笔记`,`article` 可以对应的产出文章,虽然我这篇是直接在博客文件夹写的( +而 `org-roam-capture-templates` 是配置笔记的模板,`main` 是对应的是 `永久笔记`,`reference` 对应的是 `文献笔记`,`article` 可以对应的产出文章,虽然我这篇是直接在博客文件夹下写的( #### 具体使用 经过模板配置后,按下 `SPC n r f` 输入一个不存在的标题就是新建一个笔记了,再按下提前配置好的键指定是哪类笔记。 按下 `SPC n r i` 既是在正文中插入一条笔记链接,`SPC n r r` 既是打开显示双向链接的菜单,能帮助我更好地查看笔记之间的联系。 -而通过 `SPC n r a` 即可随机跳转到一条笔记上,方便我回顾笔记(可惜我太菜了不知道怎么设置成过滤,只显示仅某一类笔记orz)。 +而通过 `SPC n r a` 即可随机跳转到一条笔记上,方便我回顾笔记(可惜我太菜了不知道怎么设置成过滤成只显示仅某一类笔记orz)。 同时 `org-roam` 里还附带了一个日志功能,可以像 `Logseq` 那样写日志,其前缀是 `SPC n r d`,但由于太长我一般都是通过 `M-x` 来进行选择对应功能的,现在我的一些想法和梦记都是录入到其中的。 @@ -156,14 +156,14 @@ toc: true (file+headline "~/Nextcloud/gtd/tickler.org" "Tickler") "* %i%? \n %U")))) ``` -其中 `org-agenda-file` 是设置将哪些文件拉入到日历试图的计算中,`org-agenda` 视图可以很方便地查看任务分布情况,可设可不设。 -`org-capture-templates` 是设置任务模板,要用 `after!` 关键字括起来以免被延后加载的默认配置覆盖,其中我将 `Todo` 的格式设成了 `weektree` 的格式,这会将任务归类成 `年-XX周-星期X` 的格式,方便进行定位以及用 `org-archive-subtree` 的命令将已完成的任务存档。 +其中 `org-agenda-file` 是设置将哪些文件拉入到日历视图的计算中,`org-agenda` 视图可以很方便地查看任务分布情况,当然可设可不设。 +`org-capture-templates` 是设置任务模板,要用 `after!` 关键字括起来用延后加载以免被默认配置覆盖掉,其中我将 `Todo` 的格式设成了 `weektree` 的格式,这会将任务归类成 `年-XX周-星期X` 的格式,方便进行定位以及用 `org-archive-subtree` 的命令将已完成的任务存档。 更多关于任务模板的相关介绍可看[这里](https://www.zmonster.me/2018/02/28/org-mode-capture.html)。 #### 使用 这样配置下来,使用 `SPC X` 即可打开一个缓冲,按下 `t` 即可选择预先配置的 `Todo` 模板,接下来输入任务名称,按下 `C-c C-c` 即可将缓冲中的内容送入文件,同时关闭缓存。这个过程不需要去打开其他文件,适合在一个工作流中突然想起某事而花最小的打断代价去写下代办事项。 #### 移动端使用 -目前我在安卓端上使用的是 `[Orgzly](https://f-droid.org/packages/com.orgzly/)` 搭配 `Nextcloud` 进行任务同步,利用小组件功能也能方便一览任务(就是小组件的刷新是个问题)。 +目前我在安卓端上使用的是 `[Orgzly](https://f-droid.org/packages/com.orgzly/)` 搭配 `Nextcloud` 进行任务同步,利用小组件功能也能方便一览待办(就是小组件的刷新是个问题)。 ### 番茄钟 #### 安装 在 `~/.doom.d/init.el` 中加上 `pomodoro` 即可。 @@ -174,7 +174,7 @@ toc: true ``` #### 使用 -在一个代办标题上使用 `SPC t t` 即可番茄计时,默认二十五分钟倒计时,还附带一个有点浮夸的敲钟音效( +在一个待办标题上使用 `SPC t t` 即可开启番茄计时,默认二十五分钟倒计时,还附带一个有点浮夸的敲钟音效( ![](https://crustwebsites.net/ipfs/bafkreieirqmdin4xhx57druv47vt64goyjbohwbumuahq5z5xg3y7bjxke)